453回忆录13-《妃惑宫城之凤华绝代》
第(1/3)页
二十五、永熙盛世的传承与荣光(续)
新政续编一出,朝野震动。支持者盛赞其“仁政惠民、兴邦固本”,反对者则忧心“均田伤富、惠民耗财”。
相国王大人率先表示支持:“太皇太后娘娘、皇上,均田之法,旨在抑兼并、安小民。江南豪族兼并土地,民无立锥之地,久则生乱。今行均田,将国有闲田、没入田地分给无地农民,既安民心,亦增赋税,长远来看,利大于弊。惠民局之设,乃盛世应有之义,彰显我南夏仁政,可使百姓归心。”
户部尚书苏廉却持审慎态度:“皇上,均田法推行,须先清丈土地、界定产权,若操之过急,恐引发豪族反弹,甚至地方动荡。惠民局运营,需大量财力支持,今国家财政虽充盈,但北境军费、西境重建、漕运修治皆需用钱,若惠民局规模过大,恐拖累财政。”
御史大夫赵大人亦有顾虑:“皇上,科举增设‘经世致用’科,固然能选拔实务人才,但恐有士人弃经典而逐末技,不利于教化。臣以为,科举当以经义为本,辅以实务,不可本末倒置。”
新帝慕容宸召集群臣于太和殿议事,众说纷纭,莫衷一是。他看向立于殿侧的风染霜,躬身道:“祖母,新政续编关乎国计民生,孙儿不敢自专,愿听祖母教诲。”
风染霜缓步上前,目光扫过众臣,缓缓道:“诸位爱卿,新政续编,朕已阅之。其心可嘉,其志可勉。然治国之道,如烹小鲜,不可操之过急,亦不可因噎废食。”
她先论均田法:“均田之核心,非‘夺富’,乃‘安贫’。江南豪族,若能主动献出部分土地,或资助无地农民,朝廷当予以表彰,许其通商特权、减免赋税;若有抗拒者,亦不可强夺,可先从国有土地、没入土地入手,逐步推行。清丈土地,可遣户部、御史台,联合巡查,务必公正透明,不扰百姓。”
再论惠民局:“惠民局之设,当‘量力而行’。先在京城、江南、北境等富庶之地试点,各州府择其一二县设立,经费由地方赋税、国库补贴、民间捐助三途筹措。民间捐助者,可授予荣誉官职,鼓励士绅参与。待试点成功,再逐步推广,不可一步到位,以免财力不支。”
最后论科举:“科举增设‘经世致用’科,乃应时之举。盛世不仅需通经义之儒,亦需懂农桑、水利、漕运、军政之才。然经义乃立身之本,实务乃治国之器,二者不可偏废。可规定:经义科取士占六成,实务科取士占四成,皆需通过殿试,由天子亲策,择优录用。”
风染霜言罢,众臣皆服。相国王大人道:“太皇太后娘娘高见,既安民心,又顾财力,兼顾教化与实务,臣无异议。”
苏廉亦道:“娘娘所言‘试点推行、三途筹资’,甚为稳妥,臣愿全力推行。”
新帝慕容宸大喜:“既得祖母与诸卿支持,新政续编即日起试点推行。着户部、礼部、御史台各司其职,密切配合,及时上报试点情况,以便调整完善。”
——
景曜三年夏,均田法在江南试点推行。起初,进展顺利,无地农民分到土地,欢欣鼓舞。然江南豪族中,有少数人不愿配合,暗中阻挠,甚至煽动农民闹事。
苏州豪族沈万三,富可敌国,兼并土地数千顷。均田法推行后,他被要求献出部分土地,心中不满,乃暗中指使家仆散布流言,谓“均田法乃苛政,夺民之产”,并煽动部分佃户拒绝接受分田。
苏州知府上报朝廷,请求处置。新帝召四辅会议,大司马王大人道:“沈万三敢公然对抗新政,若不从严处置,恐其他豪族效仿,均田法将难以推行。臣请皇上派禁军前往苏州,捉拿沈万三,籍没其家产。”
相国王大人道:“沈万三虽有过错,但江南豪族多与之为伍,若贸然捉拿,恐引发豪族联合反弹,影响江南稳定。不若先遣使者前往苏州,晓谕沈万三,令其限期献出土地,若仍抗拒,再行处置。”
风染霜闻讯,遣人传语新帝:“沈万三之事,宜‘恩威并施’。恩者,许其保留大部分家产,授予荣誉官职,若能主动配合,可减免其部分赋税;威者,若逾期不配合,将依法处置,籍没其土地,甚至治罪。同时,要安抚佃户,晓以均田之利,令其明白沈万三之意乃私利,非为他们着想。”
新帝从之,遣翰林学士柳明远前往苏州。柳明远先会晤沈万三,晓以朝廷德意与律法威严:“沈大人,均田法乃安邦惠民之举,非为夺你家产。今朝廷许你保留八成家产,授予‘荣禄大夫’之职,若能主动献出两千顷土地,朝廷将减免你三年赋税。若逾期不配合,朝廷将依法处置,届时,你不仅土地难保,身家亦可能受牵连。”
沈万三沉吟良久,心中仍有不甘。柳明远又道:“沈大人,你富可敌国,然财富如流水,唯有德者能守之。今你若配合新政,既能保全自身,又能惠及百姓,后世将称你为‘义士’;若执意抗拒,恐落得‘贪富忘义’之名,得不偿失。”
沈万三终是屈服,同意献出两千顷土地。柳明远又前往佃户中,宣讲均田之利,揭穿沈万三的流言。佃户们恍然大悟,纷纷支持均田法,主动前往官府登记分田。
苏州之事顺利解决,江南其他豪族见沈万三尚且配合,亦不敢再妄动,均田法试点推行顺利。新帝嘉许柳明远之功,升其为礼部侍郎。
——
景曜三年秋,西域传来消息:楼兰国发生内乱,国王被权臣杀害,权臣自立为王,断绝与南夏的通商关系,转而与西方的大宛国结盟,欲侵扰西域其他国家。
西域都指挥使李将军上书朝廷,请求出兵干预。新帝召四辅会议,大司马王大人道:“楼兰国乃西域枢纽,若被权臣掌控,与大宛结盟,将威胁我南夏西域通商利益,甚至影响西域安定。臣请皇上准李将军出兵,平定楼兰内乱,扶持亲南夏的王子复位。”
相国王大人道:“西域路途遥远,出兵成本高昂,且大宛国国力不弱,若贸然出兵,恐陷入持久战。不若先遣使者前往楼兰,晓谕权臣,令其罢兵,恢复与南夏的通商关系,若不从,再联合西域其他国家,共同讨伐。”
太师李大人道:“臣以为,当‘扶弱抑强’。楼兰内乱,百姓受苦,南夏作为大国,当予以援助。可遣少量兵力,配合李将军,扶持亲南夏的王子复位,同时与西域其他国家结盟,孤立楼兰权臣与大宛国。如此,既能平定内乱,又能巩固南夏在西域的影响力,且成本较低。”
风染霜闻之,谓新帝曰:“宸儿,西域之事,重在‘稳’与‘义’。稳者,不使西域局势失控,不影响通商;义者,扶助弱小,平定内乱,彰显南夏仁政。”
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