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开馆之后,这里迅速成为了全国最重要的红色教育基地和旅游目的地之一。 每天,前来参观的人群都排起长队。有组织而来的部队官兵、政府机关人员、在校学生; 也有自发前来的普通民众、历史爱好者、退伍老兵。 人们在这里驻足,凝望,沉思。 年轻的学生们通过一件件文物,真切地触摸到了历史课本上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; 军人们在这里汲取着“狭路相逢勇者胜”的勇气和血性; 普通百姓则在这里,感受着一位英雄将军的铁血与柔情。 赵刚在开馆仪式上,看着川流不息的人群,尤其是那些眼神发光的年轻人,欣慰地对身旁的杨秀芹说: “秀芹同志,你看,老李他没走。他活在这里,活在这些故事里,活在这些年轻人的心里。” 杨秀芹含着泪,用力点头。 这座纪念馆,不再仅仅是一座建筑。 它是一扇穿越时空的窗口,一座沟通历史与现实的桥梁,更是一个凝聚了英雄精神、家国情怀与集体记忆的精神家园。 在这里,历史变得可触可感,精神得以传承不息。 它无声地告诉每一个来访者:我们从哪里来,我们为何而战,我们的精神根基是什么。 而这一切追思与传承的核心,最终都指向了那个熠熠生辉、跨越时空、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的—— 亮剑精神。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