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可以尝试着将重量方面也把握的更加精准一些。 而且,李昭还要求蒲伟水,在接下来的这段时间,要尽可能多的制造热气球。 蒲伟水没有问为什么,只问了需要多少热气球? 李昭的回答是,越多越好。 因为李昭昨天在看到王龙和赵板的试验飞行后,就突然意识到,这个玩意儿还是有很大用处的。 或许现阶段,未必能组建一支热气球的特种部队。 可以先尝试着准备一下,万一以后有用得着的地方呢? 更何况,段文昊对这个东西也很有想法。 他想现在就让学员们研究一下,不出意外的话,学员们就是跟着混,跟着蹭军功的,不会真的上阵搏杀。 可如果多掌握了一门技术,说不定在战争时,能立下一个特等功勋。 当然,段文昊只是如此一说,因为他也不太相信靠着热气球,能取得什么大的军功。 对于交州学院军事学院的学员而言,稳定等待毕业,跟着军队刷脸就完事了。 至于其余的,在他们这群老东西都还没有退场前,肯定是轮不到新生代上场的。 因此,李昭接受了段文昊的建议,优先培养一支能使用热气球的队伍,至于这支队伍到有没有上场的机会,不打紧。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。 因此,热气球的热度,李昭就让它们慢慢的消散下去。 接下来的试验,自然是在偏远的地方试验。 李昭不管,交给了段文昊,只要他愿意花时间和精力。 研究院内的研究多到都数不过来,李昭有时候都未必能一下子将研究院的各位院长的名字给叫对,不是他不重视,而是现在的研究院实在是太多了。 像火铳这些,李昭不在的时间,又进行了下一版本的改良。 有进步就是好事。 枪支的批量生产,是为冷兵器向热兵器过渡做准备。 当枪支的数量足够多后,自然而然的就要开始装备了。 第一个装备的队伍就是已经远航的左乐贤的船队。 当初,在第一批火铳打造出来后,大量的弹药还有火铳资源包括怎么打造后续弹药的配方,都交给了左乐贤那边的人。 因为第一批火铳是一定会有十分明显的缺陷。 在海上,很难保证不潮湿。 因此,让左乐贤他们试验,如何应对潮湿之法,让他们带着的匠人一起琢磨新的研究思路,这也是一种途径。 至于最后会进化成什么样子,谁都不清楚。 第(2/3)页